首页

搜索 繁体
请收藏本站网址:zadushu.com

第311章(1 / 2)

片刻的思考过后,南一诺就答应了下来。不过,两人的际遇等等需要编造一个合理的故事,避免因为她身边突然出现生人而惹人怀疑。毕竟,彦霖公子等人对夏九是蛮关心的,突如其来的人容易引起他们的警觉。

了解芦山城

接下来,夏九在芦山城各处张贴了招聘郡主长使的公告,让希望参加的人员在某年某月某日巳时到城主府门口参加考核。

这个日期实在五日后,正常来说,从芦山城得了消息传递到京城再过来的话是来不及的。不过,如果是飞鸽传书或者快马加鞭的话,能够赶得上。

换句话说,如果到时候出现了夏九相熟的人,就可以肯定芦山城里有京城的探子!

幸好南一诺是个真正有才能的人,否则,这么玩儿万一出个能人就不好收场了。

这几日,丁小勇雇人在城主府主楼附近除草以及做基本的打扫。房策跟着秋雨天天往山里跑。夏九带着纪卓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地逛着。

芦山城或许曾经辉煌过,但现在只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地方,连真正意义上的商人都很少,经济估计还比不上一个好一点的县城。

有老人说,他们小时候城里还是很热闹的,这些年,人越来越少了。

夏九总结了一下芦山城现在的情况:芦山城的大部分地方都处于半山腰,道路年久失修,交通不便;城区内外只有两家小私塾,教育条件太差;总人口不多,尤其是青年劳动力不足;区域内没有特色的农产品或者可以形成规模的工艺。

说这里穷吧,这里土壤肥沃,农作物都生长得不错,这里的人极少有挨饿的。只是这里的人都不算勤快,荒地很多。

依照芦山城的自然资源来说,可以考虑大量种植粮食或者草药,打造成农业大城。而在人口就是生产力的年代,首先得解决人口问题。

想解决人口问题,则需要解决水源问题。

老城区内原本有两条比较大的溪流,是城区的主要水源,现在两条溪流都没有水,里面的居民为了方便不得不外迁。

带着诸多疑问,夏九主动找了石玉宏。

石玉宏一到就说:“我知道郡主殿下肯定要找我,原以为会是定下长使的人选之后,没想到殿下怎么早就来了。”

“你能猜到我来,那你能猜到我想问什么么?”夏九突然对这个人有了一丝好奇。

石县令清了清嗓子,说:“芦山城的整体规模比县城大很多,按照正常的人员配置,至少会有一名单独的县令进行管理。这里的上上一任县令是本地人,七十多岁在任上走的,他的孙子就是现在的高书吏。上一任县令是京城那边委派的一位新科进士,据说是二甲十分靠前的名次。他曾经豪言壮志,也采取了很多的措施想要这里重新辉煌起来,而现实是,大量的居民因为适应不了他的管理方式而搬离,导致这里的人越来越少。”

“一年半后,他主动提了辞呈,人走也就算了,还留下了一个大窟窿,补都补不平。去看过县衙么?那里但凡可以挪动的东西都被搬走了,一个正经办公的地方都没有。后来,还曾派过一个县令来,一看那县衙,直接落荒而逃!你知道么,那窟窿补了又补,到现在还没补完,那些个书吏和捕快的俸禄还欠着一年多。”

夏九以为人口少纯属自然变迁,没想到还有人为因素。那县衙,她自然是去看过的,那破落且无人的情况让她以为县衙搬迁了,没想到就是那堆废墟。

又听石县令说了一些事儿,越听越觉得这个地方想发展起来,难!很难!非常难!

了解芦山城(二)

见石县令迟迟没有讲起城内两条溪流的事情,夏九直接问:“石县令可知道那两条溪流的情况?”

“两条溪流都是从山上流下来的山泉水,据芦山城城志记载,西安泉于五十多面前干枯,东宁溪则是在三十多年前干枯的。上任县令曾经想要复通这两处溪流,不惜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,可惜,始终没有成功。”

“有当时复通工程的施工记录么?”夏九问。如果有,至少可以看看当时的情况,为什么当时不能复通,再去查情况会比什么都没有强太多。

石县令遗憾地摇头,解释道:“据说当时一时之间没人接手,是封了档案直接送到州府的。那些资料不属于必须转交的部分,存放在这里的衙门,后来出了那么大的乱子,资料自然就没有了。”

另外,石县令还说起了一个情况:“我刚才漏说了,前几年有灾荒的时候,四处都有难民、流民,芦山城当然也有,只不过那会儿这里没人管,所以没做统计什么的。我接手之后,没钱又没人,还忙得不得了,也就拖着没办。不过您放心,至少我在任期间,这里没出过流民伤人案,估摸着留下来的,都是可怜人。”

说了几句具体情况,紧接着强调:“不过,先皇驾崩前有下令追捕出逃的官奴。这个命令一直没有撤回,还要求每月汇报情况,这事儿您得记一下,要是真有逃跑的官奴混在难民里头就麻烦了。”

这命令能够和当初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